萬華景點介紹
首頁 > 導覽地圖 > 台北市導覽 > 萬華導覽 > 萬華介紹 > 萬華景點介紹

 
 

景點資訊:
•電話 02- 23754205
    (西門徒步區發展促進會)
•地址 台北市中華路西門町
西門町

 西門町位於萬華區成都路、康定路、漢口街和中華路所構成的街區,是台北著名的流行商圈,還有台北市第一條具有指標性意義的徒步區,這裡不管是吃的、用的、穿的、玩的,還是各種流行時尚、新奇有趣的商品都應有盡有,這裡同時也是青少年文化與街頭表演的聚集地。
 西門町因位於台北城的西門外,因此得名。日治時代,日本人決定仿效東京淺草區,在此設立休閒商業區。最早的娛樂設施為1897年的台北座、1902年的榮座(現為新萬國商場)及1908年的八角堂(西門紅樓)。後來以電影院為最主要的商業活動,之後又陸續有百貨業及其他娛樂場所的進駐。直到規劃了行人徒步區,讓西門町更成為小型活動、簽唱會和記者會的場地。
 西門町悠久的歷史和人文發展更讓美食小吃聞名台灣甚至享譽國際,成為台北旅遊朝勝的所在;中華路上的鴨肉扁、巷子內的阿宗麵線、賽門甜不辣、專賣滷味的老天祿、成都路上的成都楊桃冰與蜂蜜咖啡,還有許多日式餐廳及傳承中國口味的各式外省餐廳,都是不能錯過的味覺饗宴!

交通資訊:
•公車可搭0東、0西、0南、9、12、25、49、52、201、202、205、206、212、
    218、221、223、231、233、234、238、239、242、243、246、249、250、
    252、259、260、262、265、281、302、304、307、310、601、604、624、
    628、701至捷運西門站/中華路北站/峨嵋街口
•捷運 板南線至西門站

 

景點資訊:
•電話 02-23119380
•地址 台北市萬華區成都路10號
•時間 週日至四11:00-21:30;
    週五、六11:00-22:00;
    (週一公休)
西門紅樓

 位於萬華區成都路上的西門紅樓,歷經日本、上海、西洋等多元文化的洗禮,最早是台灣首座官方興建的公營市場,而後各色各樣的常民娛樂傳承,成為集文化、商業、歷史並陳的多元熔爐,有著承載前衛、摩登、新式、多樣的豐饒意象,也是保存最古老完整的三級古蹟市場建築物。
  這棟兩層高的紅磚洋樓,為西元1908年由日本建築師近藤十郎設計建造。八角堂、十字樓加上緊鄰兩旁的南北廣場統稱為「西門紅樓」。十字型主體和八角型出入口取其八方雲集之意,這種市場建築為全臺唯一例。
 西元1963年,紅樓戲院電影開演。2002年紅樓劇場古蹟再造,找回紅樓市集的熱鬧與歡樂。2008年引進茶餐廳提供茶品與茶點,讓觀光客體會在古蹟中飲茶的特色文化;十字樓直段部分提供創意工作室,讓台灣自創品牌的設計家進駐,統稱為創意16工房;橫段有河岸留言展演館及北廣場的創意市集、月光電影院、南廣場的露天咖啡區等多元性區塊,打造出新穎的創意空間,擴大台北藝文新舊交疊的疆界與版塊,成功的轉型成為西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心。並榮獲第七屆【臺北市都市景觀大獎】歷史空間活化獎。

交通資訊:
•公車 可搭三重客運(五股-台北、中港-北門、迴龍-台北)、指3、藍2、9、12、
    18、25、49、52、201、202、205、206、209、212、218、 221、223、
    231、232、233、234、235、253、257、513、624、 621、640至捷運西門站
    /西門市場站下車
•捷運 板南線至西門町站,往1號出口步行約1分鐘

 

景點資訊:
•地址 台北市華西街
華西街觀光夜市

  鄰近龍山寺的華西街夜市是我國第一座觀光夜市,入口處有座中國傳統牌樓建築,沿途街道掛滿紅色燈籠,極具特色,是國內外觀光客最鐘愛的景點之一。
 這裡的小吃從山產到海產一應俱全,而且大多是有口碑的老字號店家,最著名的有燒酒蝦、大鼎肉羹、兩喜號魷魚羹、鱉肉、鼎邊趖、台南擔仔麵、碗粿、海鮮等小吃,不過最引人注目的還是蛇店,早期這裡以殺蛇表演聞名,有「蛇街」之稱,但因保育意識抬頭,店家大多轉型為養生的蛇料理,另外還有本土味十足的中藥草店、靈芝茶攤販、打拳賣膏藥等商店,近來也有腳底按摩、健身房等休閒業設立於此,可說是一處經心設計難得一見的觀光夜市。

交通資訊:
•公車 可搭1、9、38、49、62、231、233、234、242、245、263、265、310、
    601、624、628、701、702、703、和平幹線等公車至萬華站/龍山寺站
•捷運 板南線至龍山寺站,沿西園路一段,左轉華西街步行約10分鐘

 

景點資訊:
•電話 02-2302-5162
•地址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211號
•時間 07:00-22:00
艋舺龍山寺

 艋舺龍山寺為國家二級古蹟,與臺北101、國立故宮博物院、中正紀念堂並列為外國觀光客來臺北旅遊的四大勝地。
  龍山寺於清乾隆3年(西元1738年)為三邑人士合資興建,主祀觀世音菩薩,不僅是居民的信仰中心,更與其生活密不可分,舉凡居民議事、訴訟、和解等均祈求神靈公斷。
  龍山寺坐北朝南,面呈日字形,為中國古典三進四合院傳統宮殿式建築,由前殿、正殿、後殿及左右護龍構成;其中三川殿內有全台僅見的銅鑄蟠龍檐柱一對;正面牆堵故事多出自三國演義和封神榜,並加以中國吉祥圖案裝飾,精雕細琢、圖像生動、美不勝收;全寺屋頂脊帶和飛簷由龍、鳳、麒麟等吉祥動物造形,裝飾以彩色玻璃瓷片剪粘和交趾陶,色彩瑰麗,堪稱台灣特有剪粘藝術之精華。
 近年除加強維護古蹟外,並增設圖書館、地下公廁、文物館、庭園瀑布景觀及夜間照明等設施,並辦理青少年獎助學金、成年禮、社教活動、急難救助、冬令救濟、醫學佛學講座、心理輔導等活動,用以宏揚佛學、普濟眾生、提倡社教、敦風易俗,使人民生活更安康樂利。

交通資訊:
•公車 可搭0西、25、38、49、65、310至龍山寺站
•捷運 板南線至龍山寺站

 

景點資訊:
•電話 02-2371-1517
•地址 台北市北市萬華區康定路81號
艋舺清水巖

 俗稱艋舺祖師廟,主祀清水祖師,被列為臺灣三級古蹟,與艋舺龍山寺和大龍峒保安宮合稱為臺北三大廟門。除了主祀宋代高僧、安溪人的守護神清水祖師外,並配祀天上聖母媽祖、關帝君、文昌君、地藏菩薩、魁星、福德正神等眾神祇。
  早期台北盆地周圍多為安溪移民所開墾,因此清水祖師廟宇林立,其中艋舺祖師廟與三峽祖師廟、淡水祖師廟合稱臺北地區三大祖師廟。艋舺祖師廟不僅象徵泉州三邑人、同安人、漳州人與客家人外的第四種移民勢力安溪人,同時也見証了「頂下郊拼」,這場影響台北歷史甚鉅的械鬥事件。

交通資訊:
•公車 可搭9、18、38、38區、49、62、201、205、218、218直行、229、231、
    232、234、242、264、265、265區、265右、265左、302、513、527、
    601、624、635、635(副)、637、658、663、673、701、702、703、703副、
    705、835、藍2至祖師廟站
•捷運 板南線至西門站,步行約15分鐘

 

景點資訊:
•地址 台北市萬華區西昌街245號
艋舺地藏庵

 俗稱艋舺地藏王廟,是一座興建於清代時期的單殿傳統寺廟建築,為艋舺龍山寺的屬廟,也是萬華區重要廟宇之一,主祀地藏王菩薩,配祀有謝、范兩位將軍及田都元帥等神祇,現為台灣三級古蹟。地藏庵目前仍保留西元1838年重建後的原貌,建築結構簡潔,雕飾樸拙。廟內較重要的文物有上題「地藏王廟」的匾額,這是於道光戊子年(西元1828年)所立的。
  佛教界有所謂四大菩薩,分別為「大智」的文殊菩薩、「大行」的普賢菩薩、「大悲」的觀音菩薩與「大願」的地藏菩薩。地藏王菩薩又被稱為「幽冥教主」,為濟渡陰間地獄罪鬼的菩薩。地藏曾經發過大願說:「地獄不空,誓不成佛;眾生渡盡,方證菩提。」這四句話正足以顯示地藏菩薩所秉持「我不入地獄,誰入地獄」的大悲願力與實踐精神。

交通資訊:
•捷運 板南線至龍山寺站

 

景點資訊:
•電話 02-2382-2296
•地址 台北市萬華區貴陽街二段218號
•時間 05:30-09:00
艋舺青山宮

 已有百餘年歷史且為台灣第三級古蹟的艋舺青山宮,興建於西元1854年,主祀靈安尊王,又稱為青山王,配祭的神明有八司、枷將軍和鎖將軍等。
  青山宮為一座三進的木石混合造寺廟,經歷了多次整修,雕樑畫棟,工藝精美,舉凡樑、柱、門、窗等皆以木材製成,古色古香,相當精美可觀;整修用料也都頗有典故,如前殿的石柱與石垛,就是取自圓山神社所遺石材。
  相傳青山王生前為三國時代孫權的將軍─張滾,因治理泉州惠安有成,去世後地方建立青山宮奉祀。青山王一向被認為有可以消除瘟疫的威靈,且掌握司法、賞懲善惡。每年農曆10月23日是青山王聖誕的日子,在22日會舉辦王爺神轎的夜間遶境活動,有許多表演活動非常熱鬧,是艋舺最具特色的節慶大拜拜,與大稻埕霞海城隍廟、保生大帝出巡並稱臺北市的3大廟會。

交通資訊:
•公車 可搭9、62、205、229、231、234、242、264、302、601、624、658、
    701、702、705、藍29至祖師廟站
•捷運 板南線至龍山寺站,沿西園路前行至貴陽街左轉

 

景點資訊:
•地址 台北市萬區環河南路二段93號
學海書院

 學海書院,因淡水廳同知「婁雲議建,曹謹續成」,前後費時七年才興建完成,為清代台北盆地五座書院之一,也是台北市碩果僅存的一座書院。學海二字比喻學識淵博。書院則是今日學校教育的前身,兼具教學、祭祀、居住等功能,講授內容以人格養成為重,和現代教育大異其趣。
  學海書院最著名的院長為大龍峒舉人陳維英先生(1811年-1869年),地方人士都尊稱他為「陳老師」,居所則被稱為「老師府」,可見他受人景仰,非一般院長可比。同治4年(西元1865年),學海書院重修落成,院長陳維英題掛聯一對:「學知不足,教知困,自反自強古人云功可相長也。海祭於後,河祭先,或源或委君子日本其當務之。」,目前這楹聯仍高高懸在正廳,是學海書院珍貴的歷史文物。
  現在的學海書院已變成了高氏宗祠,這是因為日治時期,日人以無人所有而標售其地,高氏族人承購後改為宗祠。第一進原為書院門廳,現為宗祠前殿,第二進原為講堂,現則是供奉祖先牌位的正堂,第三進為朱子祠,兩旁原為書院院長及家眷居住空間,左右兩側護龍原為學生學舍,以廊道與中央各進連通。高氏宗祠曾數次翻修,書院原貌已不復見,而改為宗祠的形式。

交通資訊:
•公車 可搭11、62、229、231、232、235副、242、264、310至西門國小,往環河
    南路方向步行
•捷運 板南線至龍山寺站,廣州街往西行,再往環河南路方向步行

 

景點資訊:
•電話 02-2336-1704
•地址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1號
•時間 9:00-17:00(週一及國定假日休館)
剝皮寮(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)

 剝皮寮歷史街區位於龍山寺旁,康定路、廣州街及昆明街口,這裡延續著百餘年前清代街道與傳統店屋的風貌,紅色的磚牆、拱型的騎樓、雕花的窗櫺,呈現典雅樸實之美,也見證了艋舺市街的發展,擁有其獨特的歷史文化和建築特色,這裡也是臺北市碩果僅存的清代街道之一。
  民國92年8月成立的「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」,秉持「歷史老街扎根校地、教育活動活化歷史老街」的理念,使其作為推展鄉土教育的園地,將教育和文化相結合,規劃不同主題展覽,及剝皮寮相關歷史特展,並辦理各項教育活動,以達永續經營、寓教於樂的功能。

交通資訊:
•公車 可搭302、673、218至老松國小站,藍28、1、9、和平幹線、907至昆明街
    口站,38、 49、205、231、233、234、263、264、310、701、702、703、
    705、601、628至龍山寺站
•捷運 板南線至龍山寺站,向東北步行約10分鐘

 

景點資訊:
•地址 台北市康定路19號
台北電影主題公園

 座落於武昌街與康定路口的台北電影主題公園,在日治時期為台灣瓦斯株式會社,光復後改為台北煤氣公司,生產煤球供家戶炊事使用,因此特色就是有著高聳的煙囪、紅磚老屋與老樹。
  電影主題公園是結合西門町原有的武昌電影街,打造為「光之通廊」,白天隨陽光起舞,有林蔭、舊廠房、老煙囪的光影搖曳;夜間則隨燈光起舞,有影像櫥窗、露天電影、影音廣場等時代光影。
  電影主題公園內建築量體極少,除了少數幾棟原有的舊廠房外,還有新搭建的鋼棚、鋼構平台等露天設施,並以實木地板、預鑄高壓水泥磚、彩色混凝土鋪面等交錯成鋪面地坪,地坪中並以植栽點綴;其中不但以公共藝術表現「電影」的主題精神,還結合了青少年藝術、在地次文化及咖啡文化,以藝術文化的延伸,整合在地力量,創造這個隱身於西門町街底的電影主題公園獨特的氛圍,發展成為藝文生活平台。

交通資訊:
•公車 可搭233、242、310、702、703、705、624、701、231、234、628至峨嵋街
    口站
•捷運 板南線至西門站六號出口,沿著武昌街步行

 

景點資訊:
•地址 台北市萬華區水源路199號
青年公園

 以運動為主、遊憩為輔的青年公園,佔地24.44公頃,是台北市面積第四大的公園,於民國64年開放使用。
 園內碧草如茵,且有完善的運動設施,高爾夫球場、游泳池、網球場、籃球場、羽球場、棒球場、溜冰場、網球練習牆與野外運動場等。還有盆栽館、閱覽室、視聽教室、露天音樂台與陳列台灣雕塑家作品的雕塑公園等豐富設施景點,是假日休閒遊憩的好地點。

交通資訊:
•公車 可搭搭乘 0、12、30、205、212、223、250、532、630、670、671、673,
    至青年公園站

 

景點資訊:
•地址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223巷內
艋舺隘門

 隱身在廣州街223巷內的隘門,若非刻意尋找,很容易就會錯過,狹小的巷弄、不起眼的入口,卻是當年保身保命的安全界線。這座隘門建造於清嘉慶年間,當時繁華的艋舺常為盜匪攻擊的目標,與他族移民間也難免有爭鬥的情事,為了保障鄰里的生命財產安全,居民便在此處設置隘門,每當入夜或遇上緊急事件時,隘門便立刻封閉,以管制及圍堵前來侵略的敵方,再加上門內巷弄曲折狹窄易於埋伏,外來者入內後較難逃脫,成為早年民間常用的防衛系統。
  眼前的隘門,已失去了磚石原貌並改以水泥重造,頂層並奉有福德正神,日落時分置身其間,這處不起眼的窄門卻是艋舺移民時期最好的歷史見證。

交通資訊:
•公車 可搭38、49、234、265、628、673、705至龍山寺(西園)站
•捷運 板南線至龍山寺站

 

景點資訊:
•地址 台北市萬華區西昌街88號
艋舺謝宅

 艋舺謝宅位於艋舺市街發源地番薯市附近,清嘉慶年間為著名的郊行,掌握台北與漳泉間的貿易,對艋舺歷史發展有不少貢獻,是萬華第一座列入古蹟的民宅。
  謝宅為一座四合院古宅,坐西向東,原來可能有三進,因日治時期拓寬道路,門廳被拆,因此現只有一進,左右帶護室。正廳為傳統磚木構造,木結構樑架高大,木雕精緻生動,雕工精湛,為艋舺地區所罕見。正廳內的聯對內容說明了這座古宅原來的背景與社會地位,深具歷史文化價值。門廳為日治時期改建的二層樓磚造臨街建築,設有騎樓,即今星光旅社。

交通資訊:
•公車 可搭0西、205、218、302、601、635、637至祖師廟站
•捷運 板南線至至龍山寺站,直行西園路至貴陽街左轉,步行約10分鐘

 

景點資訊:
•地址 台北市萬華區桂林路64號
老松國小

 老松國小於西元1896年創立於艋舺學海書院,為日治初期最早一批小學。西元1907年改為艋舺公學校並遷至現址,鄰近艋舺龍山寺與艋舺祖師廟。目前列為市定古蹟,且原校地部份的剝皮寮歷史街區,已另設立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。
  老松國民小學的校舍屬對稱式佈局,教室空間高敞,光線明亮。校舍建築為圓形拱門長廊,帶有古典趣味,是日治中期台灣小學校舍的典型例子,值得保存。老松國小從西元1896年創建以來,培育造就了無數艋舺地區的優秀人才,對社會貢獻良多,在台北市教育史上具有深遠的意義。

交通資訊:
•捷運 板南線至龍山寺站

 

景點資訊:
•地址 台北市萬華區西園路一段306巷
    24、26號
萬華林宅

 萬華林宅興建於日治時期昭和七年(西元1932年),為依據當時都市計畫而設計成三面臨街的特殊樣式,三層樓高的建築,採用鋼筋混凝土樑柱及磚砌構造,牆面為品質極佳的清水紅磚。一樓入口設有騎樓,二樓與三樓為居住空間,頂樓為公媽廳。屋頂上設平台可供遠眺,是一座結合中西特色的建築,也是台北市現存30年代民間巨宅的代表作品。
 林細保出生於1846年,最早居住於艋舺市街北側,因經商有道而致富,1931年購買這塊土地建造新宅。興建於昭和七年(西元1932年),林宅建造時,其長子林紅麻親自參與工程設計及施工,日治時期曾擔任保正,在地方頗有聲譽。

交通資訊:
•捷運 板南線至龍山寺站2號出口,到西園路一段左轉,步行約5分鐘

 
資料總筆數│22     每頁筆數│15      總頁數│2     目前頁次│1
1 2